★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高職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建構
學徒制在西方國家的應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給所在地區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我國現代學徒制的提法區別于傳統學徒制,現代學徒制是在中國特色職業教育背景下,將傳統學徒制與現代職業教育模式相融合,通過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專業教師與企業師傅的聯合培養,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養成為主、工學交替的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條件。構建符合現代學徒制教學的課程體系是指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教學理念,重新定位和更新專業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材建設、考核體系等課程活動方式,將課程的各個構成要素在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模式下加以序化,它也是實現現代學徒制模式人才培養目標的保證。
“學徒制”是以師傅的言傳身教為主的傳授職業技能方式。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將學校教育元素融入傳統學徒制的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的一種新的形式,是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遞進關系。現代學徒制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1],能促進企業、行業參與全過程職教人才培養,實現專業與產業、課程與標準、教學與生產、資格證書與畢業證書、終身學習與職業教育五個對接。現代學徒制從辦學主體、招生招工制度、學生身份、課程體系、考核制度等方面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其典型特征有:一是雙主體辦學,在教學過程中學校和企業處于同等地位,二是招生即招工,職業教育招生制度與企業招工制度相統一,三是學生的雙重身份,既是學校的學生又是企業的學徒[2],四是與資格證書相融通、工學交替的課程體系。
相當一部分高等院校從行業剝離歸屬地方管理后,高等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的關系漸行漸遠,本應由企業承擔或者應在企業完成的人才培養環節都放在了校內實施,終演變成了校內課程完全取代了企業課程。從目前的職業教育方向來看,這是與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強調學校課程與企業課程的同等重要性,且盡可能使兩者進行貫通融合和有效銜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校內教師、企業技術能手一道來研究和開發校內外課程,使學校課程和企業課程更具針對性,學校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素質[3],而企業課程注重于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前職業教育中,職業院校的學校課程開發得已相對成熟,而企業課程的開發則相對欠缺,符合現代學徒制高等教育理念的企業課程應該突出高職教育“高等性”和“職業性”的特點,既要貫徹高等教育育人的層次和水平,又要考慮企業崗位的實際要求,因此具體到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中的企業課程時應充分考慮技能培養的職業化、開放性和實踐性,根據學生在企業的學徒培養期間的具體特點,建立基于項目過程的開放課堂,構建學校課程和企業課程充分融合的課程體系。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開發時要秉承學歷證書教育與資格證書鑒定培訓相互融通的原則,雙證融通是指學生技術技能水平要達到學歷教育標準和資格鑒定標準的雙重要求,學生在完成人才培養過程后既取得學歷證書同時獲得資格證書。
在制定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時積極探索校內理論課程教學標準和企業崗位職業技能標準的對接和融通,理論課程的評價考核方式和職業技能鑒定方式的相互對接和融通[4],從而實現學歷教育與資格證書培訓的貫通銜接,終目的是使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的同時也達到了職業崗位的資格要求。
學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資格培訓目標的統一其實與現代學徒制育人目標是不謀而合的,現代學徒制提倡學徒在校期間既要掌握理論知識,又要完成企業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所以我們在課程體系開發時秉承融通資格證書標準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
工學交替是一種將學習與崗位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是職業教育“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必然要求。工學交替形式有很多,比如有學年之間的“工”與“學”的交替、學期之間的“工”與“學”的交替,甚至有星期間“工”與“學”的交替。不管哪種形式,都是學習和工作較好地結合在一起,這里的工作一是模擬實訓,二是“真槍實彈”地完成職業崗位任務,這就要求學校與企業之間有密切的校企合作關系,校內學習與企業崗位實踐必須無縫銜接。
現代學徒制本身就有雙主體教學、學生與學徒身份的巧妙結合等特征,因此工學交替的課程體系序化原則與其是相輔相成的[5],體現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并且在課程體系實施過程中給具體操作層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基于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和企業崗位需求,遴選和組建通識課程部分。這部分課程的基本功能:一是傳授學生基礎科學理論,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科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常指大學數學、大學語文等課程,二是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等。
通過對行業企業專業崗位調研,分析得出企業崗位對員工綜合職業素質能力要求,再將綜合職業能力素質梳理化解為不同的職業素質能力模塊,按照我們職業教育崗位能力調研成果得出,能力模塊一般包括專業理論知識模塊、核心技能模塊和企業文化模塊等[6]。又將每個模塊拆分為具體的子模塊,根據每個具體模塊的要求,設置具有針對性的課程。
本部分主要包括職業認知、職業道德、職業綜合能力、職業規劃等學徒職業素質養成課程。現代學徒制下的學生有雙重身份,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學徒,也就意味著進校即進廠,學徒個人的職業生涯從入學那刻起已經開始了。學生在校期間就要對自己的職業有深刻的認識,嚴格把握崗位要求,學習職業道德規范,對以后的個人發展和職業規劃有所準備。
這里所涉及的頂崗實訓課程并不是指校內的模擬生產實習[8],而在企業崗位上作為獨立的作業者完成工作崗位任務,和企業其他員工一樣承擔崗位職責。它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并不是集中設置和實施的,而是當一個能力模塊學習結束之后,就要從事該能力模塊所對應的崗位工作[9],該頂崗實訓課程與理論學習任務同步或者僅延遲一步,以工學交替的形式進行。
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否成功主要看人才培養目標是否實現,而支撐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是課程體系,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也不例外。經過實踐與改革高職的人才培養還是較為成功的,尤其在學生動手能力和崗位實踐方面獲得了用人企業的普遍贊賞。
教師在實踐課程編制方案建設中,應該重視創新精神的運用,在編制方案活動中傾注自己的教學理念,強調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到深刻的知識,在“寓教于樂”的學習互動中,得到提高,同時還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善于學習、樂于學習。根據企業及崗位需求和生產要求等,校企共同建設育人與用人標準,適合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結合崗位職業生產任務,基于典型工作項目為載體,滿足現代學徒制培養人才的要求;學徒制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比如資源有限與學生人數眾多的矛盾,業務進行對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與學生初學者的身份的矛盾,教師的教學任務的規律性與生產任務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時間分配矛盾等種種問題,這些問題的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高職教育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