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時事熱點 >> 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職業院校建在開發區
2016年9月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到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督察開學工作并題字“把學科建在產業鏈上、把學校建在開發區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學生心中、把創新意識融入學生血液”,高度肯定該校的辦學模式。2017年3月陳部長在人大會答記者問,談職業教育時再次提出把學校建在開發區里。2018年3月陳部長在兩會期間再談職業教育,提出職教要把“需”和“求”緊密結合。陳部長的系列講話,不僅揭示了職業教育的辦學規律和發展規律,而且為今后一段時期職業教育的更好發展指明了方向。
陳部長為什么要反復強調把學校建在開發區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校企雙方“需”和“求”的更緊密更好地結合。
首先說職業學校的“需”和“求”。職業教育是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為密切的教育類型,需要培養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技能型人才。職業院校的設置和建設應該更緊密地扎根區域經濟,依托本地主導產業基地(開發區),把學校建在開發區里。開發區里有什么?有企業。企業的優勢在哪里?一是辦學硬件條件。企業有現成的設施設備,“真刀真槍”,真正的職業環境與設備,是職業教育好的練兵場。我們現在提倡職業教育要“模擬”職業環境,還不如直接將職業教育放到真正的職業環境——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去。二是師資。企業的技師、工程師,雖然一時教育理論、技能與經驗可能會不足,但只要稍加培訓,完全可以更快速地成長為職業教育迫切需要的“雙師型”教師。我們目前要將職業學校的教師培養成企業那樣的真正夠用的雙師型教師,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而將企業現成的技師、工程師培養成職業教育需要的“雙師型”教師卻要相對快捷得多。三是信息與技術。企業位居市場前沿,直接在“海里游泳”,“春江水暖鴨先知”,了解的信息、掌握的技術要新要多。相對目前的職業學校而言,由企業辦學,在信息與技術上,職業教育與市場、與職業崗位實際需要會貼得更近,職業教育會表現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四是學生實習實訓與就業。企業的設備、環境是職業教育學生好的實習實訓練兵場,只有在企業學生才能真正實現邊學邊干、半工半讀、學練結合,大大提高學生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由企業直接辦學,職業教育完全可以與市場、與職業崗位實際需要直接接軌,畢業生可以直接上崗,同時企業本身具備一定的直接的接納能力,可以確保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出口通暢。
“真刀真槍”的設施設備、高技能師資、信息與技術、學生實習實訓與就業是職業教育的幾個關鍵要素,也是目前的職業學校無法與有實力的企業同日而語、相提并論的。企業的優勢其實就是職業學校的不足——把職業學校建在開發區里,為的就是利于學校“求”得企業的優勢來促進自己更好的辦學。
再說企業的“需”和“求”。對企業來說,大的“需”和“求”就是擁有能滿足自身生產、發展需要的技能技術人才。在當前技能技術人才荒普遍存在的社會背景下,企業如能在自身“臥榻之側”擁有職業學校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和職業學校聯姻建立自己的人才培養基地也應是莫大的好事。
職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一般要貼近生源地(進口)“就近”辦學,而職業教育好貼近學生實習實訓就業地(出口)“就近”辦學。把職業學校建在開發區里,拉近的可不僅是學校和企業彼此間的時空距離,更應是校企合作“心”的距離。“生”在開發區里,學校才知道開發區人才需求動向,更好提供人才供給;才能更好地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建立一種“旋轉門”機制——企業的技術人員可以到學校當老師、學校老師也更需到企業去工作一段時間;才能更好地促使校企一體,促使學校和企業相互依存、更好融合。
那么,怎樣把職業學校建在開發區里呢?筆者認為,有三種形式可供選擇。一是由政府把現有職業學校遷建到開發區里,二是在開發區里由政府重新舉辦建設全新的職業學校,三是由開發區里的企業自主舉辦建設全新的職業學校(好也能得到政府相應支持)。
就這三種形式相比較而言,其中哪一種才是更好的選擇?筆者認同第三種,也就是說好由開發區里的企業自主舉辦建設全新的職業學校,同時也能得到政府相應的支持。
由開發區里的企業自主舉辦建設職業學校,又有什么好處呢?可以解決影響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問題——職業教育終是為企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需要培養多少人才?人才又怎么樣去培養?對這些問題,到底誰說了算?誰來負責解決?誰能夠解決?
這些問題如不能得到很好的回答,必然會影響到職業教育的進一步健康的快速的發展的。目前職業學校的主體是所屬關系復雜的各類公辦學校(政府或部門辦學),而以營利為目標的各類民辦職業學校是一個重要補充。這種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及以辦學為主業以營利為目標的個體老板辦學為補充的體制機制是不能勝任、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與需要的。不同于基礎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的本質特點和特殊要求,特別突出地表現在師資、辦學條件、學生實訓實習與就業等方面。面對這種特殊的要求,筆者認為由政府及所屬學校(政府代表)來直接辦學是不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是難以勝任的。政府及其管轄下的職業學校,不管怎樣努力,在高技能師資、高仿真辦學條件、學生實訓實習與就業等方面總會與社會經濟形勢快速發展、變化的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從而導致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舉步維艱。
當前需要進一步創新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轉變政府職能與角色,使政府辦學為主轉變為企業辦學為主,使政府由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由現在的政府直接的大量的效益不高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轉變為對符合條件的辦學主體的企業(或企業集團)的適當的補貼,充分調動企業的辦學積極性才能破解職業教育進一步更好發展的難題。
或許有人會想:企業或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會不會重蹈以前的廠礦辦子校的覆轍?其實不必擔心,因為這完全是不同性質、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辦學。廠礦辦子校是“只出經費不出效益”的背包袱,而企業或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辦學經費由政府全部或部分補貼、學生學費及生活費由國家全免或部分補助,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企業、職業教育三者“無縫對接”、相得益彰,不僅不會使企業背包袱,而且會促進企業、促進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
需要強調的是,企業的主要職責和長處是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要他們兼職從事職業教育工作,也必然存在諸如師資、場地、經費、招生、管理等一大堆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也是不輕松的事情。這也是目前我國很少有企業直接舉辦職業教育的重要原因。因此,就需要政府為舉辦職業學校的企業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為企業辦學理順各種關系,創造良好的辦學環境、發展環境;進行指導,提供建議,督促國家教育政策的落實,保障師生的合法權益。政府還可以發揮政策及經費支持作用,一是可以為舉辦職業教育且辦學成績良好的企業免除一定的生產經營稅費;二是對企業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進行補貼,完全可以將目前對公辦職業學校的巨額投入補貼給企業,鼓勵企業建設辦學場地、加強師資培訓、添置教學設施設備等;三是為舉辦職業教育的企業提供及時的有力的必要的服務,繼續為學生提供各種助學支持。
作為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翹首的三一集團早在2006年就已獨立開辦了自己的職業學校(三一機電技術學校),發展極為迅速,規模不斷壯大。目前該校已成長壯大為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三一集團可以說很早就為我國探索新的職業教育辦學形式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樹立了榜樣。
職業院校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