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校企平臺 >>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主動對接“5+5”十強產業
2017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強調: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2018年2月5日,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教職成[2018]1號),指出:推動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機制。2018年3月5日,山東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積極行動起來主動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工作的通知》魯教計字([2018]1號),提出了對接十強產業,優化專業結構等五大方面15項具體任務。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地方職業院校,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實驗區和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建設中,應積極主動對接“5+5”十強產業,展現應有新作為:
第一,優化專業結構。根據產業發展和教育本身的規律對學院專業的設置和調整進行判斷和選擇,在國家非控專業內設置一些新興產業的專業或專業方向,通過專業升級為產業的發展升級做準備。同時,建立有效的機制保障把自己的特色做“強”,從而更好的適應產業的發展。結合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發展需求,優先建設新興產業對應的新專業或交叉專業,并改造傳統專業,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
第二.構建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堅持存量結構調整為主,以增量結構調整為輔,建立面向產業需求的專業結構調整互動機制,跟蹤專業發展,開展內部專業診斷和外部專業評估: 一是專業存量布局的調整。對那些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低下的專業,進行停、并或轉;對那些市場就業有需求,但招生不好的專業,進行并和轉。二是進行專業群和專業集群建設,圍繞專業群搭建一體化的實踐體系平臺、共享課程平臺、核心模塊課程和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品牌專業群,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提高辦學效益。三是重點對課程進行調整,通過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對課程進行不同的組合,來達到專業結構調整的目的。四是專業增量結構的調整,在存量結構調整的基礎上,輔之以專業的增量,這是專業結構調整的補充手段。
第三,建設優質課程。在專業結構優化調整之后,把校企雙主體協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校企合作課程,作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構建和實施各類課程的質量保障體系,把立項建設并經過評審考核的校企合作課程的數量、與企業共建的雙師型專業師資團隊水平,同優質專業評審掛鉤起來,引導教學院系更加重視課程建設和提升師資團隊的教學能力。
第四,繼續推動綜合改革。要堅持以奮斗者為本的治校,提升學校的內部治理水平,將課程教學、專業建設、招生計劃、人才工程、職稱評聘、干部晉升、考核評價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等內部管理制度進行系統化設計,引導教師將論文寫在做好教書育人的課堂上和有效支撐和服務產業上。以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和技術服務的高水平體現優質高職建設的真內涵和美麗和諧文明校園的高品質。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