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濟南市優化課后延時服務
去年9月,濟南市啟動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受到學生家長的充分肯定。在完善制度設計、打造支持環境的基礎上,濟南市通過創新項目和服務模式,破解中小學生放學后無人接送難題,將課后延時服務工作打造成濟南教育的一張新名片。
同時,濟南市劃定紅線,規定不得將課后延時服務辦成補課班,不得組織存在安全風險的活動,不得允許或變相默許社會機構參與辦“特色班”和“興趣班”,并嚴禁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2018年9月秋季開學統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參與延時服務的學生365066名,占比為50.4%。其中,主城區386所學校開展了課后服務。本著自愿的原則,凡是有服務需求的學生,其需求意愿得到滿足。
濟南市將課后延時服務工作納入教師績效考核范圍,在政策上予以保障。2017年,市教育局協調人社、財政等部門,出臺《關于增加市屬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績效工資總量的通知》,增加市屬中小學績效工資總量,按照每班每月900—1000元,每生每年300—320元標準核撥,提高對班主任與德育管理團隊教育教學管理及學生課后延時服務的考核獎勵。
經費政策的支持確保了濟南市中小學以教師為主的“班主任+任課教師”“教師+家委會成員”“教師+社區志愿者”“教師+大學生志愿者”等課后延時服務模式有效實施。
另外,為確保各區縣和各級各類學校扎實開展課后服務工作,2018年,濟南市將課后延時服務納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教育系統重點改革創新成效考評”項目,并加大賦分權重,保障工作落實到位。
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并不只是為中小學生提供簡單的“照看”服務,而是一項可以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性工作。
經過一年的探索與努力,濟南市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已進入良性發展階段,全市各中小學校開發延時服務課程共3341門,其中學科類1531門、閱讀類912門、綜合實踐類1018門、研學類430門、藝術素養與健康類877門、傳統文化類640門、其他類146門,課后延時服務形式多樣化趨勢明顯。
突破“校內校外”壁壘,開啟“課程化”“學長制”延伸教育體系建設。濟南市的校內延時服務項目充分依托駐濟院校、科研院所、工礦企業和自然文化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大型公共設施資源等,向校外延伸,通過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科學考察等方式,開啟以“課程化”為主要標志的延伸教育體系建設,形成方向正確、內容完善、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知識全覆蓋、能力全覆蓋”的課后延伸教育體系。同時,結合兒童青少年參與意識強、渴望交流、自覺效仿等特點,全面推廣山東省實驗中學“學長制”經驗,鼓勵各校搭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互動平臺,將“學長身份”轉化成“學長意識”,讓高年級學生以身示范,帶動低年級學生自我發展。
突破“線上線下”壁壘,實現4A(Anyone任何人,Anytime任何時間,Anywhere任何地點,Anydevice任何設備)泛在學習。為滿足不同學段學生學習需求,濟南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依托山東省實驗中學建設的基礎教育資源數字公共服務平臺全面運行。平臺提供從課件教案素材到試卷習題等海量的學習資源,還作為學校活動、成果展示、師生互動等“網絡社區交流”場所,通過線上作業、空中課堂、微課分享、線上釋疑、匹配知識點講解、過程跟進、精準識別、即時推送等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延伸教育服務,推廣效果良好。目前,已累計開通103門課程,課時3129節次,服務學生37.5萬人次,學生參與在線學習互動超過18.3萬小時,讓每時每刻的溝通、無處不在的學習成為現實。
來源:山東省教育局
濟南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