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時事熱點 >> 在廣州16歲流浪兒可入職校學習技術
在廣州16歲流浪兒可學一技之長
廣州兒保中心全國首創與職業技術院校合作救助流浪未成年人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陸璟 通訊員 穗城管) 在廣州救助保護流浪少年兒童中心(以下簡稱“兒保中心”)接受救助,但無法聯系其家人的未成年人,從下月起可以選擇到技工學校學習技能,回歸社會、自立生活了。
|
|
流浪兒九成因家庭問題
“10個孩子有9個都是因為家庭問題在外流浪,而且因這種情況流浪的孩子越來越多。”兒保中心主任何國斌憂心地說,自1996年12月兒保中心成立以來,主要承擔了廣州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從2003年8月至今,廣州共救助保護流浪未成年人7167名,其中兒保中心救助保護流浪未成年人6158名,共幫助6031名流浪未成年人平安地回歸家庭或得到安置。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故事。”何國斌告訴記者,據統計分析,流浪未成年人中有1/3是因家庭教育不當或是家庭暴力而離家出走。他們首先是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報假名字、假地址,不愿返家是他們的普遍反映。“除了救助孩子,對這類未成年人的家庭也要進行干預式教育。”據悉,兒保中心會直接與孩子父母溝通,并聯合其居住地的婦聯、關工委等機構,幫助和引導父母對孩子科學管教,遠離粗暴和虐待,避免流浪未成年人重復流浪。通過干預式教育的開展,流浪未成年人的重復流浪情況明顯減少,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據了解,兒保中心能夠容納280個孩子,盡管每天都有孩子離開,但同時也有新進來的孩子,所以基本常住在兒保中心內的孩子有140~150個。“每到假期,流浪的孩子就會增多。”
下月流浪兒可上技校
何國斌告訴記者,流浪的未成年人大多心理問題都比較嚴重,為了消除他們的心理陰影,兒保中心聯合華師等高校心理系專門成立了心理輔導小組,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每位進站和在站的受助未成年人有計劃地定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同時,蘿崗區6所小學的120位老師也會定期來兒保中心義務教學。
針對不同流浪背景的未成年人中心會實施針對性教育,尤其是職業乞討未成年人的教育。據介紹,每年都有幾十個職業乞討未成年人被送進兒保中心接受救助,其中有部分是殘疾的。兒保中心加強對這類孩子的“反操控”教育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讓孩子們明白乞討對自身的危害,懂得怎樣擺脫操控,保護自己。
何國斌表示,對于流浪兒童,兒保中心一般不接受領養,終的目的還是讓他們回家。但對于經過各種辦法都找不到家的孩子,兒保中心除了會將孩子送至福利院安置外,從今年9月開始,年滿16周歲、心理比較健康的又想學習技能知識的流浪未成年人,可以到廣東嶺南現代技工學校進行技能培訓,學習一技之長,以便能回歸社會,自立生活。“我們不會透露孩子的身份,而且學校會先測試孩子,確定其適合學習哪種技能。”
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