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對農村房屋沒有產權證很有意見,這導致農民的房子不能為農民帶來收益”,昨日上午,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在政協分組討論中發言表示,農村住房體制必須改革,要研究農村宅基地轉為個人的問題,要給農民發房產證。
房產證:房子應當能給農民帶來收益
厲以寧說,去年自己帶兩個組去山東等地調研農村住房制度改革,發現農民對農村的房屋房產證非常有意見,城里的市民房子都有產權證,可是農民是集體用地,他們沒有產權證,房子不能抵押、轉讓甚至出租都困難。在昨日上午全國政協經濟組的小組討論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談到了這個問題:“農村的住房制度需要改革,應該給農民發房產證,增加他們的財產性收入。政府賣地財政的這條路不能再走下去了。”
厲以寧說,在調研中聽到了“兩個老鼠”的故事。什么叫兩個老鼠?農民帶著老婆孩子到城里打工去了,屋上掛著一把鎖,可是村干部路過發現屋子里還亮著燈,一看空屋子變成了賭bo的、煉地溝油的;農民們進城又沒有錢,一家子只能住在地下室,被稱為“鼠族”。
他認為根本的問題是:農民的房子不能為農民帶來收益。“我去上海嘉定調研,每戶農民三套住房,分別是110平方米、80平方米、60平方米,農民可以選擇出租,收入馬上提高了。”厲以寧表示,這樣即使農民進城,也是帶資進城,與以前農民單純進城打工就不一樣了。而且房屋出租能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從另一個方面講,農民有錢了,又可以進一步擴大內需。
小城鎮建設:可引入民間資本發展農村金融
厲以寧在發言中表示,今年要繼續調研小城鎮建設問題。“建設就要投資,但政府賣地財政的這條路已經不可能走下去了,賣完了怎么辦?還有地方債務這條路也有問題,因為欠債總是要還的。”
厲以寧對此給了一條出路:可以參照國外城市的一些經驗,用公共投資基金的辦法,或者引入一些民間資本,大力發展農村金融,來解決資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