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喝酒”、“怕公布排名”、“怕表演節目”……原本應該是其樂融融的公司年會,居然也成了近七成白領“焦慮”的來源。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6.4%的白領受訪者表示自己患上了“年會恐懼癥”,其中有18.1%的人“癥狀嚴重”。
小魚在一家規模很大的調查機構做人事工作,年底原本就是事情繁雜的時段,幾乎天天都要加班,有時候周末都要從家里到公司來做報表。但作為部門里能歌善舞的“文藝標兵”,帶領大家排練節目的“任務”年年都理所當然地落在她頭上,忙碌又加了一層。“前年是小品,去年排了個時裝表演。今年搞什么?我都想不出來了。”
據調查,有25%的白領會因為年會表演節目而感到焦慮。作為當仁不讓的組織者,小魚也覺得很煩躁:“年底大家都忙,一說要占用時間都不樂意。可演不好又要挨領導批評。”
相比之下,謝小姐所在的公司年會形式簡單得多:各部門不需要出節目,年會主要以總結工作業績,公布明年規劃為主。但這樣“嚴肅”的形式也令謝小姐感到緊張:“每年念‘大排名’的時候,我都嚇出一手心兒汗。”
原來,謝小姐的公司每年都在會上公布員工業績的排名情況,“前二十名”和“后十名”都要被公之于眾。業績出色的員工會當場受到表揚和獎勵,而“后十名”的員工則會被公司列入“灰名單”,來年如果短時間內業績無上升,就會被調崗甚至勸退處理。
在某車企任市場經理的范先生想起公司年會就頭疼,首當其沖的理由就是“怕喝酒”。“每年都喝得酩酊大醉,車也不能開了,只能睡在辦公室。第二天起來還暈著。”范先生說,年會上的酒都是“必須喝”的:“下屬來敬酒,不能不給面子。喝多了還要努力保持清醒,跟領導交杯換盞聯絡感情。”
范先生說,企業里的勾心斗角,在年會“喝酒”這一項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一邊喝的五迷三道,一邊還要滿臉堆笑應付各色人。有時候兩個部門之間有些隔閡,趁著來敬酒的時候擠兌兩句,讓人一晚上心里都不痛快。”
年會上不表演罰五百 上班族表示“壓力山大”
2013年終于來了,各單位也開始為一年一度的年會做準備,原本年會是大家聚在一起樂呵樂呵的好日子,可現如今,一些單位的硬性規定,卻讓人神傷不已,這不,南京一家公司就規定:年會上不表演節目的人要被罰500元;除了年會,年底各單位還有評選活動,評優也就算了,偏偏還來個“評差”,這不,武漢一家公司就要求員工實名選出“年度差員工”,得票多的人就要面臨下崗危險……面對種種,眾人直呼神傷不已,壓力巨大啊!
2013年正式到來,各大企事業單位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年會,本來年會是同事們在一起熱鬧熱鬧,但一些公司卻為此給員工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這不幾天前,一位南京的網友在網上發帖求助:“又到年底了,今天公司發了一紙通文:1月13日舉辦年會,每個人必須要表演,不表演的罰款500元,如果創意好的可以得到200—1000元不等的獎勵。”對此,有網友吐槽“開年會比上班還累,每年都要神經衰弱幾天。”
“年會抽中大獎遭解雇”也需反思職場“潛規則”
年會抽獎你中了嗎?上周,在深圳龍崗區龍東社區一家企業工作的吳先生雖然抽中了一等獎———一臺平板電腦,但是卻沒有拿到。公司回應稱,由于吳先生不愿喝酒,不遵守游戲規則,主動放棄了獎項。更糟的是,因為抽獎的事吳先生和單位鬧翻,遭解雇。(《南方都市報》1月16日)
年會抽中大獎,原本是件喜事,然而,不曾想,中獎者終不僅丟了大獎,甚至連飯碗也丟了。原本的幸運居然成了霉運,過山車般的遭遇,命運如此弄人,的確讓人難以消受。不過,假如認為“抽中大獎遭解雇”僅僅是個人運氣不好,甚至因此被歸咎于當事人的人品或是酒品有問題,卻也并非事實。
的確,按照公司抽獎規則,抽中獎后要喝酒,酒是啤酒,酒杯就是飯桌上喝茶水的杯子。三等獎喝5杯,二等獎喝7杯,一等獎喝11杯。而吳先生幸運地抽中了一等獎后,卻喝了9杯之后就喝不下去了。乍一看來,既然是吳先生沒有遵守抽獎規則在先,被老板剝奪獎品,要說也只能怪自己酒量不佳。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沒有酒量,看來也只能無緣大獎。不過,這樣的喝酒領獎規則,盡管在當下的職場以及年會上相當普遍,但普遍的事情其實未必就是正常,甚至本身就并不合理。當抽獎被要求灌酒,這樣的規則設計,其實已然構成了對中獎者人身權利的侵犯。畢竟,喝還是不喝,當事人完全有權決定,因酒而剝奪中獎權,更是涉嫌霸王規則。
此外,中了大獎沒領上不說,又遭領導解雇。急轉而下的運氣,與其說是因為試用期表現不好,跟別的員工吵架,毋寧說同樣緣于背后的職場潛規則。所謂表現不好,毋寧說是吳先生不太原意去遵守職場潛規則,既然平日里又并不被老板賞識,喝酒沒能給領導留足面子,此番以滋事為由遭解雇,顯然也有“穿小鞋”的成分在。
某種程度上,從幸運到背運的急轉直下,其別后的職場“潛規則”恐怕更值得反思,否則的話,誰也不能保證,同樣的“潛規則”會不會哪天落到自己的頭上。
年會表演咋成了職場暗戰? 職場新人搖身變”紅人”
歲末年初,各大公司、企業的年會陸續“登臺”,無論“硬逼”還是自愿,不管“年夜飯”還是“年會party”,總免不了有員工載歌載舞的來上幾段。不過,一些職場白領吐槽說,年會表演可沒想象的那么“單純”,有時候,明里暗里還會藏著“硝煙”,精明的熱不免會打起自己的“小九九”。
年會上的“陳常在”
滬上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陳先生,自從2009年入職以來,每年的年會表演都有他的身影。三人合唱、情侶對唱、詩歌朗誦,幾年來陳先生在年會上可謂是出盡風頭。論唱功,來自四川的他,普通話說的不夠標準,嗓音也沒有不是特別好,但是陳先生大的特長就是“敢唱”。
由于年年唱,陳先生則被同事起了個頗具深意的外號“陳常在”。對此,陳先生毫不在意,他說,年會一定是要年年參加的,“在事業單位工作不容易,不僅要讓領導看到工作賣力,也要讓領導知道,我還有其它的才能,覺得這小伙前朝、后宮都有發展,是個有潛力的培養對象”。
之前和陳先生合作過的伙伴,或辭職、或調離,基本上都離開了這家單位,陳先生卻始終是年會上的“常客”。
職場新人搖身變“貴人”
滬上某家外企的杜小姐是職場的新人,相貌中上,沒什么經驗,也不算出眾,和領導也搭不上話。默默無聞的杜小姐,一直尋思著找機會讓同事、領導多認識下自己。想來想去,年會成了杜小姐的“獵物”。
沒什么才藝,做點什么才能“立竿見影”?那就是衣服,“人靠衣服、馬靠鞍”,為了能夠出眾,杜小姐一個月前就下血本,找地方定制服裝,憧憬著年會走秀時艷壓群芳。這套衣服,花了她一個多月的工資。
杜小姐的心思沒有白費,平時名不見經傳的她,年會上大放光彩,不僅博得異性眼光,也讓部門領導頗有面子。杜小姐的賣力展示,還被公關部經理看中,不久就挖她去了向往已久的公關部。
回想起年會上的這次經歷,杜小姐覺得,自己的投資非常值得。她說,靠自己一點一點埋頭工作,不是不行,但是時間成本太大了點。“對職場新人來說,要懂得為自己創造機會。”不過,因為年會上完成了職場跳躍,年會遇貴人的故事成為同事茶余飯后的“話題”,杜小姐被封了個“杜貴人”的封號。
網友:年會不應該是功利的矯情
像“陳常在”和“杜貴人”這樣目的性強的人,畢竟算是少數,年會中還是低調者居多。可隨之而來卻是“怕喝酒”、“怕公布排名”、“怕表演節目”,這些“怕”也讓一些職場人士感到焦慮,有媒體報道稱,據統計近七成職場人患上年會恐懼癥。
愛總結的網友,甚至總結出了一套年會上的眾生相。“領導下屬的舊都要喝,拒絕喝酒擔心遭解雇;座位尊卑層級不能亂,左右顛倒唯恐被穿小鞋;吃飯喝酒緊圍領導轉,年會風格取決于領導;各部門之間勾心斗角,死命表演必須第一;草根員工一夜升值,場外重金聘演藝教練;究竟激情交友大party,曖昧機會男女數秋波;酒后糊涂熟人須提防,魔抓暗伸事后不認賬。”后還不忘調侃一句:“親,你中槍了嘛?”
年會潛規則也讓一些網友頗感無奈,網友:“永藍211”就表示:“年會弄得跟鴻門宴似的”。而一直熱衷于參加年會的網友“小巴三子”則呼吁:“年會就是年末大伙放松娛樂與同事相聚的一次聚會,不應該是職場的暗戰,也不應是功利的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