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近年來,教師節經濟不斷升溫,不愿意讓自己孩子成為“少數人”的家長們紛紛奏走起了送禮路線,教師節禮物究竟怎么送才合適,看網友支招八大注意事項。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要到了,很多家長為了自己不成為"少數人",又要忙著給老師準備禮物了。這種“感恩”促生了商家的“教師節經濟”,恐怕在這種過節風波里高興的就是商家了。
教師節送禮
教師節快到了,許多家長大方地在網上曬起自己的送禮清單,手表、飾品、手機、化妝品甚至香港游都在考慮之列。有的還善解人意地教給大家“教師節送禮之八項注意”。這樣熱火朝天的送禮勢頭,難免讓人擔心:“教師節”可別變成了“送禮節”。
一塊手表換個班長
網友“由零開始”說,馬上要到教師節了,我和孩子媽商量了一下,決定送班主任一塊手表,據說是代表什么“為人師表”。我在網上買了一塊名威手表,花了我1000大洋!周日當天我帶著孩子拎著手表袋子去了老師家,看了發piao的老師,臉上洋溢著“和藹可親”的笑容,聊了半個多小時。走的時候讓我雷到了:老師居然說打算這學期讓我兒子當班長!
去香港出差的胡女士忙完了公事就開始忙著給老師置辦禮物,后選中了四五百元一瓶的雅詩蘭黛眼霜。“沒辦法,一問周圍的朋友們,沒有幾個教師節不送禮的,我們可不能成為‘少數人’。”胡女士說。
“教師節送什么傷腦筋了”,不少學生家長表示,現在送什么都不如送商場或超市的購物卡好,老師自己想買什么都可以。
在一份引起網友熱議的網帖《曬曬我這兩年教師節送禮清單》中,發帖者詳細曬出了他在教師節送禮的情況:比如送了教導主任1000元商場代金卡,送了班主任漢王手寫板一塊,送了英語老師500元商場代金卡……”
網上出現天價禮品
在淘寶網剛輸入“教師節”3個字,就顯示有326萬多個“寶貝”。教師節禮物還分為實用型、創意型、感恩禮物等。
記者發現,“天價禮品”也出現在教師節禮單中。在一家送禮網站舉辦的“感恩教師節”專場中,不但有8888元的紅檀、黑檀象棋,還有售價11689元的美國加州干紅。“真送了,老師敢要嗎?”一些網友忍不住議論:可別真讓“教師節”變了味道,成了又一個“送禮節”。
教師節經濟日漸升溫
“回饋教師折上折”、“教師買房團購有優惠”、“憑教師證購買珠寶可享受7.5至9.8折優惠”,隨著教師節的臨近,針對教師的各類促銷活動也紛紛登臺,車市、房市、旅游、商場、餐飲,不少精明的商家都打著教師節的旗號大做文章。
“以往教師節跟商業促銷根本不沾邊兒,商場主要看中的還是幾大傳統節日,但近幾年‘感恩’牌格外吃香,使得‘教師節經濟’日漸升溫”。藍島大廈營銷部武萍告訴記者,商場前些年基本沒有專門針對教師節的促銷活動,現在也開始關注了,“教師節期間的促銷活動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僅針對教師本人,更為拉動學生和家長的消費。”
銷售黃金珠寶的賣場也看到了教師這一潛在的消費群。菜百、國華都推出了“感謝師恩”教師節專題活動,鉑金“秋韻”系列專門為教師推展。
北京商聯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教師節的“商業價值”本身其實不算高,學生一般傾向于買些價格低廉有意義的禮物送給老師,而老師也往往不希望學生送太過貴重的禮物給自己。不過,現在的商家越來越看重節日,愿意以節造勢,因此教師節經濟也漸漸被扇乎起來了。
網上流傳送禮八項注意
-不要送太貴重的禮物,會顯得太為功利,多半會被老師拒絕,而且對自己也是個負擔。
-千萬不要直接去問老師喜歡什么禮物,這樣多半會遭到拒絕,誠意也會受到懷疑。
-不要去打聽其他爸爸媽媽送什么禮物,更不要攀比。
-不要送一些不切實際的禮物給老師,如禮服或者高檔的首飾等,要考慮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應用你送的禮物。
-謹記除去價錢牌及商店的袋裝,無論禮物本身是如何不名貴,好用包裝紙包裝,有時細微的地方更能顯出送禮人的心意。
-禮物的價格并不是主要的決定因素,有些自己制作的禮物,才特別令老師感動。
-禮品比較新穎的話,還有必要向對方說明具體用途、用法,好讓對方對你送的禮物更加了解。
-送禮時,為了說明自己重視對方的態度,可以說,“這是我特意挑選的”,“相信你一定會喜歡它”。不要說什么“沒有準備,臨時買來的”、“沒有什么好東西,湊合著用吧”之類的話。
一位跑了十幾年教育條口的媒體同行問
我該給老師送多少錢的禮?
現在,一些名校的班級,家長都建有QQ群。這幾天,記者所在的家長QQ群主題只有一個:給老師送什么?真是不看不知道,耳聞目睹道聽途說再加熱心人從旁指點,記者還真摸到了不少“門道”——
有人說:送禮要“貼心”
日前,一位家長在聊天中,神秘兮兮地告訴記者:知道嗎?給老師送禮要送得貼心。
什么叫“送得貼心”?看記者糊涂,這位家長舉例:“給老師送禮,首先不能大路貨,要和別人不一樣,要給老師留下印象;其次還要實用,好送的正是老師需要的,那就以一當十了。”怎么才能做到呢?“留心啊!我發現學校附近有家干洗店,還是個品牌的。老師總有衣服要洗吧?我就送一張洗衣卡。果然,老師很喜歡。”
怎么送?“討好于無形”
說到給老師送禮,不少同道中人頭疼的是:怎么送?一位家長教導記者:大張旗鼓送到辦公室是“笨”的,老師一般不敢收,而且容易引起反感。怎么送才合適呢?QQ群里,幾位相熟的家長教了幾招:
1. 充話費,無聲無息。相對來說,這是個“老辦法”了,也是簡便易行的。但卻不大被看好,原因很簡單:你也充我也充,老師要是不需要那么多話費,這禮物不白送了嗎?
2.請快遞送上門。對于避免辦公室面對面送禮的尷尬,這無疑是個好辦法:寫上老師的地址和姓名,南京市區快遞一般5元錢就夠了。快遞發出后,給老師發條短信或者打個電話,免得讓人以為“危險品”不敢拆。
3.聲東擊西。上面的辦法雖然好,可弊端也很明顯:無法和老師面對面溝通。為了這難得的溝通機會,不少家長還是豁出去了,直奔老師辦公室。可是,辦公室里一般都有幾位老師在,你怎么出手?一位家長一語道破:放信封里啊。讓孩子提前給老師寫封信,越原生態越好,老師看著才感動。然后家長打著“孩子不好意思交給老師,我給送來”的旗號,把卡啊什么的夾信里,搞定了。
“老教育”問怎么送禮
記者有一位同行,是跑教育條口十幾年的老記者了。沒想到,這位“老教育”竟然虛心請教各位前輩爸媽:教師節我該送多少錢的禮物合適啊?
這一下,各路高人紛紛出馬:“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差不多了。”“一次送禮不要多,重要的是溝通感情要勤,一年起碼三節要送到。”一年送三節?前輩諄諄教導:“五一、十一、元旦一般算‘三節’。要是送了教師節,中秋啊十一啊就免了,但元旦春節不能免,兩個里面要選一個。說穿了,也就是上半年送一次,下半年送一次,新年再送一次。”
當年,記者給老師送個西瓜
給老師送禮,記者回避不了自己當年的“送禮記憶”。
小時候,記者在北方的一個小城讀書,剛設立教師節那幾年,記者讀小學。有一年教師節,記者給老師送了一個西瓜。現在想來蠻可笑的,可當時把老師感動的呀!老師當場切開,請還是孩子的記者大吃特吃,而且跑出去買了好多零食——這次送禮,嚴格說來,記者真是“賺”了。
多年后,還是這位老師,記者大學畢業后來寧的第一年,寄了張賀卡回去。幾年后,媽媽路遇老師,老師竟然拉著媽媽的手,紅了眼圈——沒想到,就是這張小小的賀卡,讓老師念叨了好幾年。
師恩難謝。很多時候,情意與金錢無關,與真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