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要求
淄博市技師學院畢業生能夠迅速適應崗位需求,要具備“語言+職業能力”;教育部修訂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出新形勢下淄博市技師學院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職業性”“實踐性”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必須在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師生關系、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一)轉變教學理念
要切實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與水平,重要的任務是轉變培養觀念。傳統的英語教學偏重于英文課文的閱讀理解和課后的大量習題練習,而淄博市技師學院院校要求有專業的實用英語會話、翻譯和交流等需求,滿足實踐需要。淄博市技師學院英語教學應擺脫以學科體系為依據,強調理論性的教育思想,徹底貫徹以社會職業需要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中心的指導思想。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至關重要,要把英語在某專業領域的應用能力培養作為教學重點。淄博市技師學院英語教育的新理念是基于工作過程,培養目標旨在通過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和英語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實操能力和外語交際能力,使他們在外向型和現代企業的不同崗位上,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際活動,成為一專多能、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技術性人才。
(二)更新教學內容
淄博市技師學院英語的教學內容要根據某專業技術領域和相關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英語應用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選擇,結合淄博市技師學院生的特點,將實用性、職業性和生活性作為對淄博市技師學院英語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運用的基本理念和把握原則,突出語言技能特別是聽說技能的培養,使英語成為獲取和交流專業崗位、工作職場所需信息,實現跨文化交流和學習研究的綜合性應用工具。
目前使用的“新職業英語”系列教材就是針對行業和企業對淄博市技師學院畢業生英語技能的要求,根據企業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務或場景設計教學內容,每單元濃縮一個典型工作環節,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協調,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來自于現實工作中的真實選材,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語境,并通過學習內容與將來工作內容結合提高他們的興趣。
(三)改革教學模式
改變以教師為主導、語言知識講解為中心的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親身實踐為主的模式,根據具體職業崗位要求,設計教學情境,主要采用交際法、任務法、項目法等行動導向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滿足企業對畢業生的現實要求。積極利用多媒體以及網絡平臺資源開展教學,充分地利用e—learning和e—mail、bbs交互式平臺等先進的教學方法營造主動學習、雙邊互動、真實交際的外部環境和條件,更有利于達到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比如在《新職業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根據主題設計一個小組調研和實踐項目,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職場相關知識以及語言知識和技能,在課上或課后以小組形式完成一個項目。項目指令明確,可操作性強,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分工協作的能力,又能鍛煉他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項目實踐的能力,以及其他可拓展到未來職業崗位工作中的基本素質。行動導向法大限度地調動發揮了學生從初的方案設計、人員調配、利用英語資源、具體實施、解決沖突、完成任務直到接受評估等各環節中的主體作用,并加強培養了合作意識。
(四)改善師生關系
眾所周知,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發展學習者的潛能和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與價值觀,使學習者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在淄博市技師學院英語教學中,我們必須尊重和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必須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進行英語學習的心理疏導。盡可能創造一種民主型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要有信心,要相信學生的發展潛力,相信學生能夠自我發展,用教師的真誠調動起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筆者在教學中嘗試著激發學生的潛能,在每一單元學習結束后都要求學生把小項目做成ppt,通過e-mail發到老師郵箱。剛進校的大一新生開始有點畏難,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們通過小組協作很快完成了公司簡介的網頁設計、外教旅行的三日游行程安排、西餐餐桌禮儀、產品功能介紹、會議安排等項目。每一次課開始的時間交給學生上臺展示,因此每一次英語課都是他們盼望的時間,每一組都躍躍欲試要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時也希望了解對手們的作品。教師也很真誠的參與,對學生的作品給予發自內心的贊美。
(五)改進評價體系
淄博市技師學院英語課程改革既要考慮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的特點,也要考慮職業特色和就業需要的現實,突出能力測評,改革測評方法!陡叩嚷殬I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稿)中提出教學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形式。形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應以促進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為目的,手段與形式可多樣化。終結性評價為總結性評價,指課程結束以后對學生的全面考核,應以評價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為目標。以筆者在教學中的評價方式為例,每個單元的小項目都由各小組課下協商分工,設定初步實施方案,通過網絡向教師提交電子版的方案,在各組代表課堂展示過程中可以穿插問答活動,結束時現場接受面對面的評判,先由組內成員做出評判得分,然后由他組成員評判得分,后教師補充總結。這一主要由學生群體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過程受到歡迎,每個單元的成績都做記錄,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形成性成性評價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