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為了追求較高的就業率,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院校往往重視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有輕素質、輕德育的不良傾向,將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學生向“工具人”的方向培養,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存在著重要缺陷。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素質較高的高技能人才是社會對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育提出的要求。人文素質的形成主要依賴于后天教育,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絕非多開設幾門文科類課程、多辦幾次人文講座所能奏效的,要多管齊下,在思想和制度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許多人認為,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育就是職業教育,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割裂了科學與人文的內在聯系。教育的核心命題是育人,而非制器。科學的重點在于如何做事,人文的重點在于如何做人;科學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院校的教育目標,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育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只懂技術的“機器”。在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育過程中,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對辦學理念理解的偏差,多強調崗位應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強調科學、有效,而忽視了創新思維、價值觀念、人文修養的培養。必須改變這種“重專業、輕人文”的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職業人才培養理念,培養既有過硬的科學技術本領,又有較高的人文素質的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學生。
構建適合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人文教育的課程體系,創新人文素質教育方法精心設計以文、史、哲、藝術為主體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是人文教育的核心。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可以本著少而精的原則,對以文、史、哲、藝術為主體的課程進行篩選“提純”,構建一組相對穩定的核心課程。這種課程組合不必追求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應確立一個共同的主題。在這組核心課程中每門課又可分為幾個模塊,如文學課程以中國文學為主、外國文學為輔,可以分為如下四個模塊:古典詩文經典賞析,現代文學作家作品,當代詩歌散文精選,外國文學名著導讀等。每個專業每學期選其中一個內容進行學習,或讓學生任選感興趣的內容重新組合班級,使每個學生在一年內修完其中的兩個模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創新人文素質教育方法,拋棄陳舊落后的課堂教學方式,著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拓展知識面,加強文學涵養,并強調人文與科學的自然滲透與融合,以體現人類文化的整體性及現代科學的發展態勢。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的人文教育環境校園文化建設是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渠道之一。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和無聲的教育資源,要美化、綠化校園環境,營造獨具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院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在適當地方設置職業文化標示雕塑,辦好富有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特色的學生文化活動長廊、宣傳欄,形成團結向上、文明良好、寬厚博大、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演講、辯論、朗誦、繪畫、才藝大賽等,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臺,營造濃厚的校園人文氛圍。如開展“讀百本好書”活動,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與先賢圣哲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與交流;進行古典詩文經典吟誦活動,讓朗朗書聲充盈整個校園,使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建立學生社團,有計劃地舉辦各種文化藝術節和人文知識競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開設高水平的人文素質培養系列講座,如常設院長論壇、教授論壇、名師論壇、優秀青年教師論壇等,組織名人大講堂、周末人文大講堂、科技與人文講座等。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精神世界得到提升,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高素質的人才要靠高素質的教師培養,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人文修養,是加強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前提和保證。不同于一般的增加知識的儲備訓練,人文素質教育更能體現教師隊伍自身的素質對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學生熏陶、啟發的巨大作用。教師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也要將人生觀、價值觀、思想品德、處事作風、治學態度等間接地傳遞給學生。教師不單要能“以己之專長之特科知識為明晰講授”,而且要“為學生的自謀修養、意志鍛煉和情緒裁節樹立楷模”,使“從游之學子無形中有所取法”。這是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在《大學一解》中對大學教師的要求。因此,教師的人文素質水平直接影響到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要培養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學生的人文素質,必須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院校要選用兼有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和藝術素質的優秀教師擔任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課程的講授和指導。可以采取集中培訓、經驗交流、學術研討、集體備課、教學觀摩、實地參觀等形式,著力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有計劃地輪訓從事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學生人素質培養的專兼職教師、輔導員及相關工作人員,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骨干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