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太平洋技校技能人才培訓方案
煙臺太平洋技工學校在完成了校舍改造、制度制定、機制設立、專業設置、一期教學設備儀器采購、立項審批等重要工作后,通過了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家組的嚴格評審,于2010年5月17日獲得批準成立。煙臺太平洋技工學校是一所以培養中、初級技術工人為主的企辦學校。
一、學校基本情況
學校地處芝罘區幸福南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條件獨具優勢,教學設備先進、多樣、型號齊全。能夠用于教學的數控機床、焊接、電子等設備價值超過1200萬元。數控設備品種涵蓋車、銑、刨、鉆、磨、鏜、加工中心等近百個型號;國內各大機床制造企業常年為我校提供先進的實訓設備,使教學設備不僅能夠滿足數量的要求,而且能夠隨時得到更新;用于教學的機床配件價值超過150萬元。各機床制造企業為我校配備了資深教學專家團。學校依托雄厚的設備力量和師資力量,彰顯企業辦學的優勢,采用世界上為先進的“雙元制”的辦學模式,精心培養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質、高技能的企業急需緊缺的技能人才。
二、培訓工作方案
為加快能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技能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適應企業總體發展目標的需要,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動技工教育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根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提高質量、提升內涵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從適應經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要出發,加大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緩解技能人才緊缺狀況。明確培訓類別和方法,通過開展技能振興行動,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進一步促進技能人才成長。
二、培養目標
瞄準企業生產急需,采取切實措施,爭取上級領導的政策支持,深入走訪企業及社會各界部門,搜集信息,積極開展職業培訓。通過努力,力爭本年度培訓人數達到1000人。中級技術工人培訓達到70%,初級技術工人培訓達到30%。
三、組織機構
成立短期培訓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全校短訓班培訓工作。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任組長;招生就業處主任、教務處主任任副組長;實訓處、學生處、招生辦、就業辦、各專業科、團委、等有關部門人員任組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就業辦,招生就業處主任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全校短期班培訓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
四、培訓對象及類別
1、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分流生,進行技工學制教育。
2、面向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歷的畢業生、中級技術工人,開展高級技工學制教育。
3、面向企業職工,實施崗位適應性培訓、轉崗培訓、技能提高培訓。
4、面向各類企業,開展委托培訓和訂單培訓、定向培訓。
5、面向高等教育畢(結)業生中尚未就業的人員或與高等院校聯合辦學,培養具備較高文化層次的高技能人才。
6、面向農民工、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勞動力市場求職人員及社會其他人員,開展技能訓練和職業資格培訓。
7、面向部隊士兵開展職業資格培訓,培養軍地兩用人才,提高士兵退役后就業競爭能力。
五、培訓內容
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數控加工中心裝調與維修、焊工、鉗工、物流管理、電子技術應用與辦公自動化等。
六、培訓形式
采取長期培訓和短期培訓的方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以實踐為主,注重實效。
長期培訓時間為三年制和四年制。三年制主要招收高中畢業及有同等學歷的學生;四年制主要招收初中畢業及高中分流的學生。
短期培訓時間為2—3個月主要招收企業在崗、上崗、下崗、轉崗職工,農民工、社會人員、失地農民及退役士兵等人員。
七、培訓措施
1、加強統籌規劃。從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實施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做好預測,調查了解企業技能人才培訓、用工需求,針對實際,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認真履行工作方案,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2、整合培訓資源。推進技能人才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實訓場所的作用。一是充分利用新修建的實訓基地,使實訓場地新增面積年培訓能力1000人以上。二是增加教學,實訓,建設,維護保養的資金,并將培訓項目和人員與用工密切對接。三是啟動技能人才教學、教研、獎勵機制,促進此項工作的進一步創新,將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引向深入。
3、營造良好氛圍。積極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宣傳企業技能人才的突出貢獻,鼓勵有關方面學生、工人提高自身素質和崗位成才的積極性,營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環境。推動企業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健康發展。
4、積極開展技術練兵和技能競賽。每年各專業科組織1 —2次適合本專業本類別的技能競賽。
5、定期進行階段性總結。實施效果評估,推廣經驗。每年6月和12月中旬,各專業科向高技能人才培訓領導小組上報階段性總結。
6、績效考核。將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納入學校績效考核內容,及時對各處、專業科及個人進行工作評估,全面總結工作經驗,對實際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部門或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